职场陷阱有哪些
职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使用各种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陷入职场陷阱。职场陷阱是指那些看似有利的机会,实则隐藏着风险和陷阱的职场行为。这些陷阱可能会让你失去职业前途,甚至影响你的人生。本文将介绍职场上10大套路,帮助你避免职场陷阱。
第一大套路:假想敌
假想敌是指那些在职场上制造对立面的人或事物。他们可能是你的同事、上司或者合作伙伴。他们的目的是让你感到紧张和焦虑,从而影响你的工作表现。在面对假想敌时,你需要保持冷静,不要被他们的言语和行为所影响。同时,你也需要学会与他们相处,尽量避免冲突。
另外,你还需要学会识别假想敌的真实动机。有些人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制造对立面,有些人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性格问题。了解他们的真实动机,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应对他们的行为。
第二大套路:办公室政治
办公室政治是指那些在职场上利用权力和关系来达到自己目的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包括拉帮结派、攀比争功、搞小圈子等。在面对办公室政治时,你需要保持独立思考和客观分析的能力。不要轻易加入别人的小圈子,也不要参与攀比争功的行为。同时,你也需要学会建立自己的人脉关系,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得到支持。
另外,你还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在公开场合发表过激言论,也不要对别人进行攻击性的言语。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和工作表现,是避免办公室政治的关键。
第三大套路:虚假承诺
虚假承诺是指那些在职场上做出的看似有利的承诺,实则无法兑现的行为。这些承诺可能包括提高薪资、晋升职位、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等。在面对虚假承诺时,你需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承诺。同时,你也需要学会与别人明确自己的期望和要求,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得到实质性的支持。
另外,你还需要了解公司的政策和规定。如果别人的承诺与公司的政策相悖,那么这些承诺很可能是虚假的。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承诺。
第四大套路:职业瓶颈
职业瓶颈是指那些在职场上无法突破的障碍。这些障碍可能包括技能不足、经验不足、人际关系差等。在面对职业瓶颈时,你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轻易放弃。同时,你也需要学会寻求帮助,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寻找培训机会,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经验。
另外,你还需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劣势无法改变,那么你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轻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最需防范的十大求职陷阱
1、试用陷阱:以新招人员替代试用期满人员
2、培训陷阱:以招聘为名为培训学校拉生源
3、实习陷阱:利用“实习”名义使用廉价劳动力
4、收费陷阱:招聘过程巧立名目收取各类费用
5、侵权陷阱:以考察为名,无偿占用设计成果
6、广告陷阱:招聘信息做广告,不是招人是卖货
7、名称陷阱:招聘名称诱人,实际工作气人
8、保险陷阱:录用先考保险代理执业证,进来全当保险代理
9、劳务陷阱:先说招聘“合同制”,录用后变“劳务工”
10、推销陷阱:招聘“销售人员”,实为推销、传销工作
上海市职业介绍中心通过为期一周的“我最需防范的十大求职陷阱”评选调查活动,评选出了人们在求职中常遇到的“10大求职陷阱”,试用期陷阱、培训、实习陷阱等榜上有名。
对此,笔者精选了读者在求职中普遍遇到的3大陷阱,结合在职场中出现的一些案例,采访了上海市职业介绍中心的副主任丁峰、以及上海市华益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王萱,以期给读者一些警示和建议。
[培训陷阱警示]
日前一项有关培训陷阱的调查显示,曾遭遇不同程度的培训陷阱的人群中,普遍反映培训市场上存在着以下4大陷阱:
陷阱1:培训效果有夸张成分
调查显示,约有34.8%的人认为培训效果有夸张成分,故意扩大培训的效果,比如保证考试通过、保证找到工作等,结果学员去培训的时候才发现,实际的效果与宣传相差甚远。
陷阱2:培训老师名不副实
有20.8%的人表示培训老师名不副实。有许多培训师资的抬头都非常大,但当学员奔着这些名师去培训的时候,结果却被告知,这些名师由于特殊原因不能来上课了,临时更换成别的.老师。要么师资的名声很响,但上课内容不过如此。
陷阱3:培训学校不够规范
觉得培训学校不够规范的占19.3%.许多机构没有教育资质也盲目开课,培训时间屡屡更改、培训师资不健全、培训内容不成体系的现象时有发生,等到学员去投诉时,发现培训机构已人去楼空。
陷阱4:培训证书有水分
有17.5%的人认为培训证书有水分。目前,各种各样的证书鱼龙混杂,许多机构为了吸引学员,故意夸大证书的含金量。
另外,还有7.6%的人反映培训的课程安排相当混乱。在遭遇培训陷阱之后,大约69%的受害者会选择寻找相关部门进行投诉,18.5%的人则直接找到培训机构当面理论,只有12.5%的受访者选择忍气吞声。
[专家提醒]
联业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军杰
不少培训班的广告都承诺“名校名师”授课,而等到真正开课时,“名师”却临时换人,承诺无法兑现。读者如果碰到这个情况完全可以为自己维权,可以向主办单位索赔学费,因为主办者在媒体上打出广告,读者依此报名,支付学费,双方之间建立了服务合同关系。
主办单位擅自变更授课老师、随意夸大培训内容等,违反双方之间的合同约定,情节严重的可构成欺诈,听讲者完全可以要求其作出赔偿,并退还学费。
在此也提醒大家,目前最好选择那些有资质、国家承认的教育机构举办的培训班比较有保障。报名前,不妨提前打个电话咨询或者前去当面咨询。因为通过咨询,不仅可以了解到培训公司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还可以考查该培训机构是否正规。通常正规的培训公司,其咨询人员的回答也都具备专业知识。
若是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也不要盲目相信资格证书,因为很多企业看重的还是应聘者的实战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证书只是锦上添花。并不是你有了证书别人就会给你职位,在选择培训时自己一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拖欠薪资:一些雇主会故意拖欠工资,让员工为了薪水不得不继续工作。
员工疲劳策略:让员工连续工作超时,从而使其疲劳不堪。
站队宣传:一些公司会要求员工在企业文化、产品销售等方面站队,这可能会影响到员工的个人观点和思想。
无实质性改变的课程培训:有些公司会安排一些培训课程但是却没有实质性改变。
恶意辞退:一些公司可能会故意找借口辞退员工,以减少成本或者为其他目的。
职位升迁的陷阱:有时候公司会故意让员工担任一些看似重要但其实没有实质性作用的职位,以满足他们的自尊心,从而控制员工或者限制其发展。
职业发展空间缺失:一些企业只是为了赚钱,而没有真正的职业发展机会。
绩效考核的模糊性:一些公司的绩效考核标准可能不明确,可能存在主观因素,导致员工难以评估自己的表现。
职务调整的不合理性:有些公司可能会突然安排员工转岗或者调整职务,没有向员工征求意见或者考虑员工的个人兴趣和能力。
与同事的关系:有时候不良的办公室政治或同事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影响到工作效率和个人情绪。
[三大求职陷阱警示]
试用陷阱
试用期原本是在劳动合同的期限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为相互了解对方而约定的考察期,然而却成了很多用人单位降低人工成本、使用廉价劳动力的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这类陷阱的表现形式通常有4种,既单方面延长试用期、只签订试用期合同、试用期永远不合格、试用期间不缴纳四金等。
永远没有终止的“试用期”
张小姐半年前通过网络求职,应聘某贸易公司的行政专员工作。经过面试后被单位录用。在签订合同时,劳动合同上明确写明合同期限为1年,试用期为3个月,试用期薪资为1200元,转正后为2000元,还有其他福利。试用期间,单位不给张小姐缴纳四金,待正式转正后,再办理录用手续,同时补缴3个月试用期的四金。但就在试用期快要结束时,张小姐却接到了单位的辞退通知,说张小姐的工作能力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单位招到了更合适的人员。由于单位以张小姐没有转正为由,没有办理录用手续,所以连试用期3个月的四金单位都没给缴纳。后来,张小姐无意间发现该公司仍然在招聘行政专员。
[专家提醒]
试用期解约不能太随便
专家指出,“试用期陷阱”一般多发生在一些小型企业。求职者因对国家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不甚了解而导致上当受骗。
职场陷阱无处不在,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学会应对。避免职场陷阱的关键在于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承诺和言论。同时,你也需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在职场上保持良好的表现,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